注意:中药并不总要趁热喝 |
![]() |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种有没有道理呢?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介绍:“虽然许多中药都要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一般,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证,会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张亚同对此表示:“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就是由温度的区别的,不过,为谨慎起见,患者最好在开完药后,具体再问一下中医师相关的服用方法,以防出现偏差。

- 相关报道
-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小满节气如何养生保健与防治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 (2025-05-22)
- 专家:儿童肥胖是营养失衡的表现 需多方共同关注 (2025-05-21)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