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日常调理 > 照明隐患成为青少年视力杀手?

照明隐患成为青少年视力杀手?

根据《北京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公报》显示,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0.2%,其中高中生为81.89%,初中生71.89%,小学生43.5%。与2005年第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相比,北京市高、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上升了7%、19%与27%左右。

照明与青少年近视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何为科学健康的照明?《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医学、建筑及光学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

人眼要求“光健康”

2011年5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要求教室课桌面的照度应达到300Lx,黑板面的照度应达到500Lx。

然而,北京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对该市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的卫生检测结果显示,教室或黑板照明条件不合格的学校尚有1496所。全市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为60.3%,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仅为22.9%。

“‘光健康’强调一种更加科学的照明方法。除满足最基本的照明的功能性要求外,还要考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要求,比如防紫外线、防眩光等。”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主任汪军对《中国科学报》说。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眼就像一个精密的‘光学仪器’,能感觉到的亮度范围极宽,可辨别从千分之几尼特直到数百万尼特的物体。”他说。

白天,当环境亮度达到1万尼特时,人眼大约能分辨的亮度范围为200~2万尼特,低于200尼特的亮度将被感觉为黑色;夜间环境为30尼特时,可分辨的亮度范围为1~200尼特,这时100尼特的亮度就引起相当亮的感觉,只有低于1尼特的亮度才引起黑色感觉。

人的视觉感知力需要依靠瞳孔和光敏细胞的调节作用。瞳孔根据外界光的强弱调节其大小,光敏细胞则分为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后者的灵敏度是前者的1万倍。在强光和弱光下,瞳孔与光敏细胞相互调节,使射到视网膜上的光通量保持适中。因此,光线太强或太弱都会给眼睛带来不良影响。

“日常照明须符合人的视觉规律与用眼健康,在照明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少用能量,实现‘绿色照明’,这才是科学、健康的照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光学研究室一位张姓专家表示。

日常中的“光隐患”

“健康照明强调光的亮度与光谱。从功能性条件看,当光线太暗时,人们会本能地靠近视觉目标,时间一久,自然会使眼睛屈光系统产生变化,导致近视发生。”汪军说。

然而,光线过强也会对视力产生损害。日常生活中,看书写字只需要100米烛光。而在太阳下看书,照明度可达8万~12万米烛光,是日常照明度的800~1000倍。

长期在强光下看书,眼内肌过度调节,会促使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强光对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造成损害,使视敏度下降,甚至引起永久性视力减退。

长期在有频闪的光源下进行阅读工作,也会使瞳孔括约肌和视网膜因过度使用而疲劳、酸痛,甚至伤害视神经,导致头晕头痛、心烦紧张,甚至心动过速。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