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柔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呼之欲出 |
![]() |
近段时间,在医疗器械市场中,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市场中掀起了一场热潮。为此,国家加大生产,制造出一种柔性可穿戴医疗设备,显示出了我国医械界的实力,会为医械界带来全新的血液。
日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仇志军与教授刘冉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揭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性能稳定性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将可加速柔性电子的大规模应用,使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从2008年起,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联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开始了一系列研究,终于发现导致OTFT性能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提出水氧电化学反应与有机薄膜载流子相互作用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可以解决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在产业使用中的障碍。
目前,复旦大学联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研发的一种柔性可穿戴医疗器件Bio-Patch已可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皮肤表面,实时测量人体心电以及体温信息。未来,可穿戴智能医疗器件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国产柔性可穿戴医疗设备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安全可靠,即将被大量的应用到医疗界中。相信不久这种设备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患者治愈各种疾病。 医药网新闻
日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仇志军与教授刘冉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揭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性能稳定性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将可加速柔性电子的大规模应用,使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从2008年起,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联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开始了一系列研究,终于发现导致OTFT性能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提出水氧电化学反应与有机薄膜载流子相互作用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可以解决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在产业使用中的障碍。
目前,复旦大学联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研发的一种柔性可穿戴医疗器件Bio-Patch已可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皮肤表面,实时测量人体心电以及体温信息。未来,可穿戴智能医疗器件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国产柔性可穿戴医疗设备是一种更加精细化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安全可靠,即将被大量的应用到医疗界中。相信不久这种设备将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患者治愈各种疾病。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人类最大基因数据库上线!科学家解读近50万英国人的“生命源代码” (2025-08-08)
- 西格列他钠(双洛平®)治疗MASH研究成果登顶国际肝病学顶刊 (2025-08-07)
- 曹雪涛院士出任主编,中国免疫学会推出高水平新期刊,聚焦免疫与炎症 (2025-08-07)
- 《肝脏病学》:肝癌耐药的幕后推手曝光!华科大团队揭示驱动肝癌对仑伐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新机制,NEK7发挥关键作用 (2025-08-07)
- 唾液中竟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线索?PLoS One最新研究揭示关键基因关联 (2025-08-07)
- 央视揭水光针陷阱:打「不能注射」产品,用「消字号」麻醉 (2025-08-07)
- 祝贺!季强/徐星/周忠和获2025未来科学大奖,证实鸟类起源于恐龙 (2025-08-07)
- Nature子刊:溶瘤细菌来了 (2025-08-07)
- Cell:哈佛团队破解百年难题,AI设计出首个可溶性Notch激动剂,实现T细胞高效制造与免疫增效 (2025-08-06)
- 癌转移的“幕后黑手”找到了!《科学》子刊:没有它,癌细胞或将寸步难行 (2025-08-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