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冷将致中风高发 有这些预兆要尽快就医 |
![]() |
立冬临近,广州这几天忽然降温。从这个节气开始,开始步入脑血管的高发期,尤其是中风,因而《健康周刊》在此特别提醒市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酗酒、熬夜精神压力大是中风的重要诱因,特别出现一过性的头晕、一侧手脚麻木、无力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小中风”发作。神经内科专家强调,中青年人群由于工作和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再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又缺乏运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中风,特别令人可惜。
天气冷将致中风高发
“一到冬季,中风患者就明显多起来,医院神经内科各个病区200张床位就挤得满满的,医生护士忙都忙不过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告诉记者,“从立冬到过年,广州气温属于全年最低的季节,这段时间就是中风的高发期,等过了年,天气暖和了,中风的发病率才逐渐降低。”
冬季和其他季节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气温变低,气温的寒冷容易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偏高。同时,在天气转冷时,饮食上也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油腻食物、火锅等更受欢迎,这过咸、油腻的食物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而且冬季里节日多,应酬活动人更容易劳累,情绪也更为兴奋,这些都为中风埋下了“隐患”。
据统计,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约200万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亡,即便存活下来,大约也有3/4的人是偏瘫,不能走不能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发了一次中风,在6个月内还将会再次发作,分分钟要命。陆正齐说:“在神经内科门诊里有1/4-1/3患者都是二次中风的患者。”
越来越多中青年因中风入院
老年人常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这些都是中风的诱因,所以在住院病房里有超过80%的中风患者是老年人。然而,陆正齐表示,现在中青年发生中风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常见了,病房里也有不少是36岁的、45岁的中青年。
据统计,从全国18个省、市36家医院调查,脑卒中病例64558例,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达到了9.77%,而且男性比例占73%,是女性患者的7倍。上海市医学会的一项调查证实,在10个脑卒中患者中就有一个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那么中青年中风发生率逐年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呢?
陆正齐说,这主要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明显,这三种病症常互为因果,共同加重血管的损害,而且在早期常常无明显症状,有时出现轻微短暂的头痛头晕(其实就是小中风)也认为是工作劳累所致,根本考虑不到是疾病,迟迟不去就医。其次,中青年人正是创业期或者是事业上升期,工作压力大,心理上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压往往飙升得很高。最后,就是中青年人应酬活动多,喝酒抽烟、常常加班加点睡眠不足、饮食上不规律,运动量又少,多数还患有肥胖症。这些统统都加速了动脉硬化,导致中风的发生。
有这些中风预兆要尽快就医
中青年发生中风之前,总是有一定的预兆。只不过他们都不太在意,因为这些预兆一会就好转了,殊不知,这正是发生中风的一个报警信号。这个报警信号在医学上被称为“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
大多数中风病人尤其是在白天发病的患者,发生小中风时会有以下症状:
(1)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2)突发一侧肢体、手、足或面、口、唇、舌麻木等感觉异常。
(3)突发头晕,特别为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的眩晕——常表现为—种不敢睁眼的视物旋转。
“中风这主要是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微小栓子堵塞小动脉所致。”陆正齐说,“这些症状具有三个特性:短暂性,每次发作仅几秒钟至十来二十分钟,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恢复;多发性,可反复发作,有时会一天发作数次;刻板性,每次发作表现大体相同。”
如果发生以上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陆正齐说,一般通过颈动脉的B超、颅脑的MR、CTA均可以发现细小的血管狭窄,此时就应该服用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的药物进行治疗,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