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一直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 |
立冬之后,又进入了每年冬令进补的时节。近年来逐渐由江南一带红遍全国的膏方自然成为人们进补的青睐对象。事实上,作为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之一的膏方,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补品,而是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体质辨证熬制,从多方面综合调养身体的治疗和保健佳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魏雅君带我们——
膏方一直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
膏方又称为膏滋,是将药物反复煎煮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取汁,再浓缩,加入适当蜂蜜、冰糖(糖尿病人用木糖醇)煎熬成膏。
“丸散膏丹是中医药的四大剂型,膏方是一种复方、大方,也是中医药的传统剂型之一。”具有20多年开膏方经验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魏雅君说。
据介绍,膏方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则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共40多部;王焘《外台秘要》也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到了晚清,膏方的组成渐趋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这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膏方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进补,膏方一直是可以用来治病调身的,而且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和滋补,效果更显著。”魏雅君说。
携带食用方便适合长期服用
一方面是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工作忙、节奏快,导致不少人因为奔波看病开方之累、长期熬汤喝药之苦而放弃中医药治疗和调理,而膏方恰好化解了这一矛盾。
“膏方携带和食用方便,有效成分浓缩度高,可以多方面综合调理身体,而且会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体质,为每个人辨证开方。”魏雅君说,膏方有较好的口感,人们乐意接受,一料膏方可以服用一到三个月,十分方便。
“我很早就在开膏方,因为常常有外地、国外的患者来看病,膏方制作好了之后他们可以带走吃两三个月,省去奔波开方拿药之苦。”魏雅君说。
比如,由于热衷减肥、冷饮,少穿衣服等,不少学生一族患上了宫寒、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让他们来回看病、煎煮中药不太现实,而给他们制作膏方带到学校吃,一次能吃两三个月,而且现在我们的膏方制作成果冻似的密封包装,每天一个剂量准确、吃起来也方便,经济实惠。”魏雅君说。
膏方不仅是携带和食用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药物浓度高,且药效稳定,因此更适合长期服用,调理效果更佳。
“一般来说,一料膏方要浸泡24小时,加水80升,反复煎3次,沉淀12个小时,最后收成2升左右。”魏雅君介绍说,也就是说制作一料膏方将使其“缩水40倍”,让药物的精华全部融入其中。
“膏方并非富贵阶层专享,不同人群需求不一样,膏方在选取一些滋补药材上也可以随机应变。”魏雅君说,膏方并不一定非用虫草、人参等名贵药材才好,而是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需求、经济承受能力,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膏方蕴含着中医药文化
“可以说膏方很好地体现了中医药文化。”魏雅君说。
在她看来,同样是血压高,但中医和西医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并不一样。“中医要分清楚动脉硬化性高血压、遗传性高血压、渗性高血压、肝阳上亢性高血压等等,必须辨证分型开方。”魏雅君说。又如有发热症状后西医只要看到白细胞升高就会用抗生素,但中医会考虑是哪个脏器导致的“热”,如肝经还是肺经郁热,或是湿热等。“重视病因病机,找到最根源去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特点。”魏雅君说。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而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就会发生疾病,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膏方服用时间长,所用药材药量大,还要综合考虑主症侧重,考虑药材配伍等等,因此是一件很考验中医智慧的事情。”魏雅君说。
为了开一副自己满意的膏方,魏雅君常常把病人的舌苔、脉象、病症等病历带回家,在安静的环境里反复斟酌后才开出。“不是所有的中医师都能开出膏方,也不是所有的中医院都能制作出膏方的。”魏雅君说。
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医患沟通信任、用毛笔在宣纸制的处方上书写、在处方边角勾画一些梅兰竹菊……膏方背后,体现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
纯正膏方是如何制成的?
膏方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对操作流程、煎煮工艺和卫生条件等要求很高。通常来说,制作膏方需取道地药材,入紫铜锅内武火浓煎,滤渣取汁,再加入胶剂、冰糖(糖尿病人应用木糖醇)等,文火煎至滴水成珠为度,置罐冷藏。具体工序如下:
浸泡:把胶类药拣出另放,把其他药物放入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如此反复煎三次(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一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
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糖尿病人使用木糖醇)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滴水成珠即可。
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方中充分抹匀。医药网新闻
膏方一直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
膏方又称为膏滋,是将药物反复煎煮至一定程度后,去渣取汁,再浓缩,加入适当蜂蜜、冰糖(糖尿病人用木糖醇)煎熬成膏。
“丸散膏丹是中医药的四大剂型,膏方是一种复方、大方,也是中医药的传统剂型之一。”具有20多年开膏方经验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魏雅君说。
据介绍,膏方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则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共40多部;王焘《外台秘要》也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到了晚清,膏方的组成渐趋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这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膏方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进补,膏方一直是可以用来治病调身的,而且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和滋补,效果更显著。”魏雅君说。
携带食用方便适合长期服用
一方面是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工作忙、节奏快,导致不少人因为奔波看病开方之累、长期熬汤喝药之苦而放弃中医药治疗和调理,而膏方恰好化解了这一矛盾。
“膏方携带和食用方便,有效成分浓缩度高,可以多方面综合调理身体,而且会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体质,为每个人辨证开方。”魏雅君说,膏方有较好的口感,人们乐意接受,一料膏方可以服用一到三个月,十分方便。
“我很早就在开膏方,因为常常有外地、国外的患者来看病,膏方制作好了之后他们可以带走吃两三个月,省去奔波开方拿药之苦。”魏雅君说。
比如,由于热衷减肥、冷饮,少穿衣服等,不少学生一族患上了宫寒、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让他们来回看病、煎煮中药不太现实,而给他们制作膏方带到学校吃,一次能吃两三个月,而且现在我们的膏方制作成果冻似的密封包装,每天一个剂量准确、吃起来也方便,经济实惠。”魏雅君说。
膏方不仅是携带和食用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药物浓度高,且药效稳定,因此更适合长期服用,调理效果更佳。
“一般来说,一料膏方要浸泡24小时,加水80升,反复煎3次,沉淀12个小时,最后收成2升左右。”魏雅君介绍说,也就是说制作一料膏方将使其“缩水40倍”,让药物的精华全部融入其中。
“膏方并非富贵阶层专享,不同人群需求不一样,膏方在选取一些滋补药材上也可以随机应变。”魏雅君说,膏方并不一定非用虫草、人参等名贵药材才好,而是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需求、经济承受能力,辨证施治、一人一方。
膏方蕴含着中医药文化
“可以说膏方很好地体现了中医药文化。”魏雅君说。
在她看来,同样是血压高,但中医和西医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并不一样。“中医要分清楚动脉硬化性高血压、遗传性高血压、渗性高血压、肝阳上亢性高血压等等,必须辨证分型开方。”魏雅君说。又如有发热症状后西医只要看到白细胞升高就会用抗生素,但中医会考虑是哪个脏器导致的“热”,如肝经还是肺经郁热,或是湿热等。“重视病因病机,找到最根源去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特点。”魏雅君说。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而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就会发生疾病,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膏方服用时间长,所用药材药量大,还要综合考虑主症侧重,考虑药材配伍等等,因此是一件很考验中医智慧的事情。”魏雅君说。
为了开一副自己满意的膏方,魏雅君常常把病人的舌苔、脉象、病症等病历带回家,在安静的环境里反复斟酌后才开出。“不是所有的中医师都能开出膏方,也不是所有的中医院都能制作出膏方的。”魏雅君说。
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医患沟通信任、用毛笔在宣纸制的处方上书写、在处方边角勾画一些梅兰竹菊……膏方背后,体现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
纯正膏方是如何制成的?
膏方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对操作流程、煎煮工艺和卫生条件等要求很高。通常来说,制作膏方需取道地药材,入紫铜锅内武火浓煎,滤渣取汁,再加入胶剂、冰糖(糖尿病人应用木糖醇)等,文火煎至滴水成珠为度,置罐冷藏。具体工序如下:
浸泡:把胶类药拣出另放,把其他药物放入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如此反复煎三次(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一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
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糖尿病人使用木糖醇)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滴水成珠即可。
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方中充分抹匀。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期 今年发病率略有下降 (2024-11-19)
- 中国疾控中心:科学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2024-11-18)
- 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健康:远离“甜蜜的负担” (2024-11-15)
- 国家疾控局:儿童支原体肺炎这样防治效果好 (2024-11-13)
- 北方多地发病率上升,为何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 (2024-10-24)
- 如何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增加豆、奶的摄入?专家详解 (2024-10-23)
- 世界骨松日:多机构为“管体重、强骨骼”支招 (2024-10-21)
- 秋冬季如何科学应对呼吸道传染病?中疾控专家解答 (2024-10-09)
- 专家破解高血压认识误区 教民众科学自测血压 (2024-10-09)
- 如何防治秋冬季易患疾病?江西组织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2024-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