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药的犯罪分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犯罪网络 |
![]() |
昨日,最高检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司法解释,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快递成为假药流通重要渠道
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介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售假药、劣药违法犯罪行为呈现高发态势。
从犯罪特点上看,制售假药、劣药犯罪行为的产业链特征明显。许多制售假药、劣药的犯罪分子形成利益联盟,有的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犯罪网络,有的形成了跨省市、组织严密的犯罪团伙。
在药品流通领域,未取得合法资质,非法生产、经营药品的行为较为突出,利用互联网、快递等现代物流手段成为假药流通的重要渠道。
韩耀元表示,对生产、销售假药罪不再设置入罪门槛,除“销售少量根据民间传统配方私自加工的药品,或者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以外,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该司法解释首次明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明知是假药、劣药而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或者为出售而购买、储存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销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应当酌情从重处罚。
刑法修正案准备增加“资格刑”
对于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制售假药并受到刑事处罚后能否继续从事医生职业,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胡伟新表示,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刑法修正案(九)》准备增加规定资格刑,如果通过,未来像这种情况法院就可以判决禁止他从事相关的工作。
同时,该司法解释重点明确了生产销售假药的从重处罚情节。包括生产、销售的假药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避孕药品、血液制品、疫苗等六种情形。
【从重处罚六种情形】
●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
●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避孕药品、血液制品、疫苗的
●属于注射剂药品、急救药品的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生产、销售假药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生产、销售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假药的
●两年内曾因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