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万蛤蟆集体“逃亡” |
![]() |
10日清晨,家住南京江宁区横溪街道陶吴社区的村民们发现了一件怪事,在村里的一条水泥路上,挤满了黑压压的成群结队的小蛤蟆,而道路一边的水沟里,还有大量的小蛤蟆拥挤在一起,有上万只。有村民怀疑这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很反常;也有些村民称这是蛤蟆集体“搬家”,正常。
就此事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称此现象是蛤蟆由蝌蚪成蛙过程中正常的迁移现象,与地震前兆无关。
当地的不少村民也诉说了自己在早些时候发现的情况。“这些蛤蟆只有蚕豆大,匆匆忙忙地往前爬。”今年三十多岁的赵先生说,他以前也见过蛤蟆集体“上街”,但这么多,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哪个见过啊,我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这还是头一次见!”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跟随着蛤蟆队伍一直往前走,“这个队伍起码有200米长。”排了这么长的队伍,还有这么多的小蛤蟆。由此,不少当地的村民都断定,蛤蟆队伍肯定是“有组织”、“有原由”才集体行动的,“这么多一起出来‘遛’该不会又要地震了吧?”不少当地村民都纷纷揣测。
就江宁陶吴社区出现大量小蛤蟆的事情采访了南京的一些动物学家和地震专家,动物专家表示,最近天气炎热,小蛤蟆在清晨和傍晚排队转移实际是在寻找更加凉爽透气的环境。
专家表示,江宁出现的这种蛤蟆叫中华大蛤蟆,这种蛤蟆一般在三四月份产卵,正好这几天天气相对暖和,而且刚下过雨,相对比较潮湿,所以产完卵之后出生的小蛤蟆通常就会一起集群爬到岸上寻找新的生活点。
专家说,“一般成年的母蛤蟆每只产卵2000-8000粒,虽然成活率不会很高,但最近的温度和湿度正好很适合,而且度假村的环境很好,因此小蛤蟆这才大批量地出现,是正常现象。这些小蛤蟆离开水塘后,就会成群结队地去树林里生活。这个情况与自然灾害没有联系。”
动物学家表示大量小蛤蟆的出现并非是村民口中所传的地震前兆,而地震专家也和动物学家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另外,还发现,在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大量小蛤蟆排队“游街”、大迁徙的情况。地震专家们也都纷纷表示,这种情况属于这个季节蛤蟆由蝌蚪成蛙过程中的正常迁移现象,与地震前兆无关,市民不必惊慌。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家疾控局:“五一”假期前后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2025-04-23)
- 谷雨节气将至 专家支招科学养生与疾病预防 (2025-04-21)
- 高尿酸痛风会引发肾病 应严格尿酸管理 (2025-04-21)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