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易患心律失常 |
![]() |
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也是心律失常的高风险人群。美国西雅图卫生研究院的莎莎-都柏林博士和她的同事们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发生房颤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这种风险还会加剧。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本身可能并不致命,但它会增加中风和心力衰竭的患病风险。”都柏林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糖尿病和房颤之所以会联系在一起,很重要的一个“纽带”就是肥胖。
都柏林博士的研究资料来自美国一家大型医疗服务系统,涉及1410名房颤患者和2203名没有心律失常的正常人。资料显示,房颤患者中18%因糖尿病而接受治疗,对照组约为14%。也就是说,糖尿病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了近4%。而且,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病情越重,其房颤风险也越高。
为了了解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种评判方法:一个是糖化血红蛋白(即A1C值),另一个是患者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持续时间。研究者发现,患房颤的风险会随着血糖控制的恶化而增加。
从糖化血红蛋白A1C值来看,当A1C值为7或低于7时,表明血糖控制理想,房颤风险仅为6%;当A1C值在7-9之间时,房颤风险升高至50%;当A1C值超过9时,房颤风险翻番。心律失常风险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增加而升高,每增加一年,房颤风险升高3%。“糖尿病医生应该警惕患者的房颤风险。”都柏林博士强调。
对于已经出现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的患者而言,减少其发作非常重要,这就离不开合理的药物应用。实际上,针对心律失常这个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从上世纪80代初就已着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制出了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治疗气阴两虚兼心脉淤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认可。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联合进行的首次《中国住院患者心律失常调查》显示:“步长稳心颗粒在所有中西药抗心律失常常规使用频率中位居第六,是中国人使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
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还需要在生活中加以注意。比如,每餐不要过饱,要少吃多餐,少喝浓咖啡、浓茶,多吃些乳制品、坚果等富含钾、钙、镁的食物。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