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癌新药!默沙东/卫材在日本提交Lenvima(乐伐替尼)新适应症申请,疾病控制率95.2%! |
![]() |
2020年08月03日讯 /BIOON/ --卫材(Eisai)与默沙东日本子公司MSD K.K.近日联合宣布,已在日本提交了抗癌药Lenvima(乐卫玛 ,通用名:lenvatinib,仑伐替尼)一份新适应症申请,该药是一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性胸腺癌。2020年6月,Lenvima在日本被授予了治疗不可切除性胸腺癌的孤儿药资格。
胸腺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发病率疾病。据估计,日本只有140-200例病人。对于不能切除的胸腺癌,推荐含铂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然而,由于二线或后期治疗的标准疗法尚未确定,该病仍然是一种预后很差的疾病,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此次申请基于在日本开展的一项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研究者发起的临床II期研究(NCCH1508,REMORA)的结果。该研究在42例先前接受至少一种铂类方案病情进展的胸腺癌患者中开展,评估了Lenvima作为单药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Lenvima起始剂量为24mg,每日一次,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减少剂量,治疗直至病情恶化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独立影像学审查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CIST v1.1)评估确定的客观缓解率(ORR)。
结果显示,Lenvima单药治疗的ORR为38.1%(90%CI:25.6-52.0)。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因为CI的下限值超过了预先规定的统计标准(阈值ORR为10%)。ORR全部为部分缓解(PR),57.1%的患者病情稳定,4.8%的患者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DCR)为95.2%(95%CI:83.8-99.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3个月(95%CI:7.7-13.9)、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95%CI:16.1-NR)。
研究中,最常见的3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是(88.1%)、蛋白尿(71.4%)和掌跖红细胞感觉障碍综合征(69.0%),这与先前批准的适应症中观察到的安全性相一致。其他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64.3%)、腹泻(57.1%)、血小板减少(54.8%)、食欲减退(42.9%)、体重减轻(40.5%)、发音困难(40.5%)、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3.3%),萎靡不振(33.3%)和口炎(33.3%)。
Lenvima是卫材发现并开发的一种激酶抑制剂,该药是一种口服多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抑制剂,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FLT1)、VEGFR2(KDR)和VEGFR3(FLT4)的激酶活性。Lenvima除了抑制正常细胞功能外,还能抑制与致病性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癌症进展有关的其他激酶,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受体FGFR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KIT和RET,Lenvima可减少相关巨噬细胞,增加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截至目前,Lenvima已获批的适应症包括:甲状腺癌、肝细胞癌(HCC)、联合依维莫司治疗肾细胞癌(二线治疗)、联合Keytruda(可瑞达,PD-1免疫疗法)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在欧洲,lenvatinib治疗肾细胞癌以品牌名Kisplyx上市销售。
卫材与默沙东与2018年3月达成战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商业化Lenvima。2018年3月和8月,Lenvima先后获得日本、美国、欧盟批准,成为这些市场过去10年来全球获批用于晚期或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的首个新的一线治疗药物。
在中国,Lenvima(乐卫玛)与2018年9月获得批准,作为一种单药疗法,用于一线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疗法的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国是全世界患者最多的国家。2018年11月,Lenvima在中国上市,标志着中国近10年来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的首个新系统疗法。
2019年12月,Lenvima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新适应症获得批准,这也是该药在中国获批的第二个适应症。(100医药网100yiyao.com)
原文出处:LICATION FOR ADDITIONAL INDICATION OF ANTI CANCER AGENT LENVIMA FOR UNRESECTABLE THYMIC CARCINOMA SUBMITTED IN JAPAN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