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合离子皮肤领域取得进展 |
![]() |
来源:宁波材料所 2023-01-03 09:54
人体皮肤是一个重要的身体器官,它能够通过离子传输机制实现机械外力的感知,例如压力、应变以及扭转等。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在外部损伤后恢复初始功能。人体皮肤是一个重要的身体器官,它能够通过离子传输机制实现机械外力的感知,例如压力、应变以及扭转等。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够在外部损伤后恢复初始功能。受人类皮肤感知结构的启发,已经有个别研究团队报告了几种具有离子传输机制的离子皮肤。它们具有高抗干扰性、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以及对静态和动态刺激的出色响应。然而,这些离子皮肤很容易受到持续磨损引起意外机械损伤,导致功能中断或设备寿命减少。因此,与人类皮肤类似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恢复受损功能以确保稳定性和增加设备使用寿命所必需的重要固有属性。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锦团队基于多年的自愈合材料和电子皮肤的研发经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32, 2106341;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31, 2009869;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20, 127691;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10, 128363;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0, 12, 11072;Materials Today Physics, 2020, 14, 100219.),同时与韩国汉阳大学教授Do Hwan Kim团队、韩国忠南大学教授Kyung Jin Lee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灵敏且可自修复的离子皮肤。它拥有像人体皮肤一样的弹性且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灵敏的触觉功能可以随着伤口的愈合而恢复。
研究团队根据触觉细胞的机械刺激响应原理,模拟真实人体皮肤的自愈功能和生物离子信号传递机制,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动态二硫键功能基团和氯取代基的新型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动态二硫键一直在进行可逆的动态键合,无需额外的能量即可使伤口在室温下也能快速自主自愈。他们以离子液体作为信号传输介质,填充入上述热塑性聚氨酯材料以后,开发出新型的离子导体;以银纳米线为柔性电极,聚氨酯为封装材料,组装成目标离子皮肤。由于聚氨酯中引入的氯取代基电负性较大,与离子液体间具有可逆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通过机械刺激改变氯取代基与离子液体之间可逆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即时电容和初始电容的差值,从而提高灵敏度。不仅如此,该研究工作还系统地阐述了压电离子动力学(piezo-ionic dynamics)机制,以解释高灵敏度的引发原理。这项研究成果模拟了类似生物触觉细胞的离子信号传输系统,根据力的变化控制离子导体内部的离子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触觉感知。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同时恢复伤口和触觉功能的离子皮肤技术的新概念,有望应用于可穿戴医疗领域中的人机接口。
相关成果以Ultrafast, autonomous self-healable iontronic skin exhibiting piezo-ionic dynamics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离子皮肤的设计概念设计:由离子动力学产生的动作电位刺激和动态二硫键的键交换效应模拟人体皮肤的外力感知和自愈合功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自然· 医学》:按照膳食指南吃可能还不够!最新临床试验显示,即使遵照指南要求吃饭,多吃超加工食品仍会阻碍减重 (2025-08-06)
- 施一公团队发表最新PNAS论文 (2025-08-06)
- 致癌代谢物2HG竟是肥胖“隐形推手”?!Nat Metabol 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揭秘肥胖发生新机制 (2025-08-05)
- Sci Adv:科学家有望重新训练中性粒细胞来靶向治疗乳腺癌 (2025-08-05)
- 特洛伊木马:复旦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子刊封面 (2025-08-05)
- TN: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发现,长期运动可通过改善脑膜淋巴管结构和引流功能,减轻AD病理,并改善小鼠认知功能 (2025-08-05)
- 柳叶刀:塑料危机——对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健康威胁 (2025-08-05)
-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林浩添/陈崴团队开发AI模型,利用视网膜图像无创诊断慢性肾病 (2025-08-05)
- 四部分脱手!医疗科普不是“流量生意” (2025-08-05)
-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2025-08-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