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毒株XBB具有目前已知最强逃逸能力,二次感染风险或升高 |
来源: 生物世界 2023-01-03 17:14
目前XBB和XBB.1.5已传入我国,但尚未形成优势传播。近期国内的感染主要是由于BF.7(北方为主)和BA.5.2(南方为主)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一种Omicron新亚型 XBB.1.5,已经在美国站稳脚跟。目前,美国新增的确诊病例中大约有40%是由XBB.1.5感染所引起的,而在一周前,这一数字还是20%。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甚至75%的新增确诊病例是由XBB.1.5所引起的。
XBB.1.5是由Omicron BA.2.10.1和BA.2.75亚型重组而来的。美国疾控中心冠状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Barbara Mahon博士表示,没有迹象表明XBB.1.5会比其他Omicron亚型具有更强的致病性,虽然美国各地整体新冠相关住院率在上升,但XBB.1.5感染比例更高的美国东北部地区并没有出现成比例的住院率上升。
2022年12月1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何大一团队等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实了BQ.1、BQ.1.1、XBB和XBB.1这些Omicron亚型具有目前已知最强的逃逸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它们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BQ和XBB的核心突变位点
这项研究显示,新冠疫苗及感染者血清对BQ.1、BQ.1.1、XBB和XBB.1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包括WA1/BA.5二价mRNA疫苗加强的个体的血清。
针对BQ和XBB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降低了13-81倍和66-155倍,这远远超过之前观察到的任何新冠突变株的情况。而能够中和早期Omicron的单克隆抗体对这几个Omicron亚型基本无效。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BQ和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目前所有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也对它们无效。因此,BQ和XBB可能因为在逃逸中和抗体方面的优势而在人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要流行株。
2022年12月6日,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部石培勇等人在Nature Med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Low 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Omicron BA.2.75.2, BQ.1.1, and XBB.1 by parental mRNA vaccine or a BA.5-bivalent booster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针对Omicron BA.4/5的二价mRNA疫苗对Omicron新亚型BA.2.75.2、BQ.1.1或XBB.1没有产生强大的中和作用。而之前感染过新冠病毒会显著增强了二价mRNA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
据美国CNBC报道,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病毒学家 Andrew Pekosz 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XBB.1.5与XBB相比有了额外的突变,使它能够更好地附着在细胞上,这可能导致其能够更有效地感染人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XBB已在全球至少70个国家/地区被发现,并在10月份开始导致亚洲部分地区(印度和新加坡等)感染人数激增。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发现,XBB能够逃避先前新冠病毒感染或新冠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XBB可能更容易导致感染或再次感染。这一点在临床病例和住院治疗中得到了证实。
总的来说,XBB、XBB.1.5与目前国内流行的BA.5.2和BF.7一样,都是Omicron亚型,它们的致病性没有明显差异,但XBB和XBB.1.5的传播性更快、逃逸能力是目前已知最强。
目前XBB和XBB.1.5已传入我国,但尚未形成优势传播。近期国内的感染主要是由于BF.7(北方为主)和BA.5.2(南方为主),对于近期感染过BF.7和BA.5.2这些Omicron亚型的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短期内再次感染XBB或XBB.1.5的可能性很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王晓群/吴倩/张旭团队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为人类痛痒感觉研究建立新平台 (2024-11-23)
- Cell子刊:复旦大学迟喻丹团队等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2024-11-23)
- 《自然·神经科学》:贝勒医学院团队发现tau蛋白磷酸化和聚集的新机制! (2024-11-23)
- 诺华7.45亿美元合作开发SSTR2靶向核药 (2024-11-23)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沈阳医保来岁将新增148个(组)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推销 (2024-11-22)
- 你喝对果汁了吗?Food Sci. Hum. Wellness揭秘不同加工程度的果汁对健康的影响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