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赵亚杰等发现迄今最强的导致肥胖的基因突变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4-07 10:18
研究团队对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419668人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进行了全外显子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两个基因BSN和APBA1的罕见功能缺失突变,其肥胖效应远远大于已知的肥胖基因。剑桥大学 John Perry团队(赵亚杰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Genetics期刊发表了题为:Protein-truncating variants inBSN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dult-onset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fatty liver diseas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大规模人群队列数据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负担分析,发现了对肥胖风险影响最大的两个基因突变 BSN和APBA1基因的罕见功能缺失突变,并揭示了它们导致肥胖的潜在机制,为开发针对肥胖的新疗法提供了潜在靶点。
论文通讯作者John Perry教授表示,这一发现再次证明了大规模人类群体遗传研究的力量,可以提高我们对疾病生物学基础的理解。该研究发现的BSN基因突变是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对肥胖、2型和疾病的影响最大的基因突变,还强调了一种新的调节食欲控制的生物学机制。
之前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强调了瘦素-黑皮素通路在食欲和体重调节中的作用,该通路中的罕见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会导致严重早发性肥胖症。此外,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经确定了数百个与成年人体重指数(BMI)相关的常见基因突变,但这些突变大多在非编码区域,单独来看,每个突变的影响都很小,而累计起来,迄今为止发现的约1000个常见基因突变仅解释了人群中6%的BMI变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UKBiobank)的419668人的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数据进行了全外显子组关联研究(ExWAS),发现了两个基因BSN和APBA1的罕见功能缺失突变,其肥胖效应远远大于已知的肥胖相关基因(例如MC4R)。研究团队与阿斯利康合作,利用其巴基斯坦队列(141046人)和墨西哥队列(37800人)中复现了他们的发现,从而确定了BSN和APBA1的罕见功能缺失突变与肥胖有着显著且可信的关联,且这一关联在欧洲血统、亚洲血统和美洲血统的人群中都存在。
与大多数其他肥胖相关基因不同的是,BSN和APBA1的罕见突变与儿童期肥胖无关,其肥胖风险直到成年期才显现。其中,BSN功能缺失突变将严重肥胖(BMI 40)风险增加了6倍,还显著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据UK Biobank的数据,大约6500个人中有1人携带BSN功能缺失突变。
先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几个与肥胖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从儿童时期起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大脑中的瘦素-黑素皮质素通路发挥作用,该通路在食欲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之前发现的大脑中的瘦素-黑皮素通路的基因突变,通过调节食欲,在儿童时期就导致肥胖。而此次发现的BSN和APBA1都编码在大脑中发现的蛋白质,但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否参与了瘦素-黑皮素通路。此外,与先前发现的基因不同,BSN和APBA1突变与儿童肥胖无关,只导致成年期肥胖。因此,研究团相信他们可能发现了一种新的肥胖生物学机制,不同于之前发现的肥胖相关基因突变。
之前的研究显示,BSN和APBA1基因可能于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研究团队认为,这表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影响着食欲控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解读:制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利用于2型糖尿病医治 (2025-07-09)
- 《对于放慢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系统建设的意见》答记者问 (2025-07-09)
- 青海实现“医保影像云”部署 完成影像查看成果共享共用 (2025-07-09)
- JAMA子刊:受教育程度高竟成AD负面因素?队列研究发现,在存在显著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高与tau蛋白积累更快有关 (2025-07-09)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24岁或就埋下痴呆隐患!性格不好还易“加速”脑萎缩!两项研究:首次在24-44岁健康个体中检出痴呆风险因素;性格对脑健康很重要 (2025-07-08)
- 河北省医保局对于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关照 (2025-07-08)
- 我国树立欠缺食物平安危险隐患外部申报奖励机制 (2025-07-08)
- EAN2025:常见血检指标TyG或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下降速度! (2025-07-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