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家另辟蹊径探究脑科学取得重要突破 |
![]() |
一粒简单的皮肤细胞,能够在科学家的手中通过克隆等多种技术还原成为胚胎干细胞进而生长发育;而作为人体内最复杂的系统??大脑,其充满活力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也能够通过人为干预发育成新的神经元从而达到修复脑损伤的目的呢?
今天,上海科学家们对这一困扰世界脑科学界多年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由上海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纲博士领衔的课题组,成功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独特行为方式,为人工干预下通过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移植治疗多种脑损伤疾病打开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今天出版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并成为震惊西方脑科学研究领域内的亮点文章。
提起干细胞,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俗称“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科学们家发现,在人的大脑中终生都有神经干细胞,他们是一种能够分化为神经元、髓鞘细胞等多种类型神经细胞的特殊细胞,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骨髓的造血功能。然而,寻常人在遭遇脑损伤后却无法进行自身修复,这也产生了许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医学尚无法治愈的脑科疾病,例如全球患者达四百万的帕金森症。如何合理利用神经干细胞达到修复和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也成为长期困扰全球脑学科学者的疑团。
而今天出现在上海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从另一个角度修正了科学家在研究这一问题中所存在的片面认识。据杨振纲博士介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无法成功修复自己,原因并不在于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太少,而是这些神经干细胞不同于人体内其它的干细胞,不能发育成重建神经系统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也就是说,人类脑部的神经干细胞只能产生一定种类的神经元,而作为已知的人类体内最复杂的系统,大脑拥有最多类型的细胞和神经元,仅仅依靠干细胞再生产是无法实现自身修复的。
“人类大脑是非常复杂的,即使我们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和特性,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脑部疾病。”杨振纲表示,“不过,我们的这一发现意味着一种新的思路的诞生。也许有一天,人类能够通过神经干细胞的干预技术去修复受损伤的大脑,不过不管怎样,这一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
据记者了解,在全球科学界,有关干细胞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一直备受争议,原因就是这一特殊类型的细胞,其特性并没有为科学家全部掌握。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告诉记者,鉴于中国科学家们这一另辟蹊径的研究成果,未来人类将终有能力把神经干细胞变成治疗脑科疾病的有利工具。

- 相关报道
-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专家:合胞病毒感染危害不仅限于肺部 (2025-03-04)
- 中国疾控中心:春季这样守护校园呼吸道健康 (2025-02-28)
- 中疾控发布提示:2月需关注这些传染病 (2025-02-1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