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趋势席卷创造药物研发“新常态” |
随着对创新药物研发的日益重视,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使能药房的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与传统制药相比,人工智能制药可以大大降低研发成本。投资和时间成本,并提高研究和开发;新药的效率和成功率。近年来,AI制药在资本市场的热度逐渐上升。
在国际上,人工智能制药公司继续吸引更多资本。比如薛定谔(SDGR)在2020年2月打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成为第一家计算药物研发上市公司,目前市值约22亿美元。
在地方赛道上,三类企业成为AI医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在政策驱动和各种利好因素的叠加下,AI制药在中国的潜在空间正在逐渐打开。
AI制药或将成为新药研发主流方式
AI制药优化新药研发效率,将成为未来创新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式。重点研发领域是慢性病和癌症药物。
AI制药是指将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制药领域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和优化新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临床研究的失败概率和研发成本。
AI药房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药物研发、药品安全、供应链管理、业务拓展、个性化诊疗、监管审批六个方面。其中,药品研发和药品安全是AI技术在医药行业的主要应用场景。药物研发;d包括靶标识别、基于表型的药物发现、分子生成、化学反应设计、化合物筛选和ADMET(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性质预测,而药物安全涉及临床试验、药物风险评估和真实世界研究。
AI制药利用AI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药物作用机制、基因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快速准确地确定靶点,筛选最佳化合物分子,预测药代动力学性质。因此,AI制药大大缩短了药物研发各环节所需的周期,降低了企业研发新药的成本投入,同时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降低了新药研发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与传统制药相比,AI制药在新药研发领域优势显著。一般来说,AI技术在研发过程中的渗透率越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就越高。
目前在研的AI制药项目广泛分布于多个领域,如肿瘤、呼吸系统、抗感染、精神障碍、免疫系统、眼科、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药物副作用研究等。其中,癌症和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AI制药合作项目占比最高,分别占29%和27%,其次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占13%。
随着AI应用成熟度的提升,未来AI技术在医药领域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AI制药将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式。
三大主体分据AI制药市场
AI药房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信心的不断增强,AI大药房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目前国内外AI医药市场的进入者主要有三家,分别是大型药企、AI医药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头部企业。其中,大型制药企业分为传统制药企业和CRO企业。根据Deep Phar ma Intel intelligence的数据,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有超过56家大型
大型药企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部自建AI研发& ampd团队,如诺华、葛兰素史克,是行业内较早成立自己AI部门的药企;二是投资收购外部AI制药初创企业。例如,复星医药今年宣布,在与赢驷智能合作的同时,将对其进行股权投资;三是与互联网巨头或AI创业公司的合作,如郑达天擎与阿里云合作获得一种全新的化合物筛选方法,药明康德与薛定谔合资成立法显疗法加速新药发现等
AI制药初创企业
AI制药初创企业作为市场的核心主体,通常利用自身的AI技术优势进入制药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一般以与大型药企合作的形式进入市场。
AI制药初创企业的商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AI技术服务的能力,技术优势越明显,越能获得大型企业合作方的青睐;二是自研管线,转型为创新药研发中心或药企后,进一步扩大行业领先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在AI制药领域有所布局的传统药企和CRO企业选择与头部AI制药初创企业合作,旨在最大程度节省研发成本,利用双方优势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如2022年初,本土大型药企复星医药与知名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将针对四个指定靶点以AI驱动药物研发,并共同开发合作英矽智能的QPCTL项目,项目首付款高达1300万美元,刷新了国内该领域交易记录。
互联网头部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相继对AI制药领域展开布局,其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有对AI初创企业进行投资、自主研发建立AI制药平台及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AI制药项目三种。
在本土互联网头部企业中,腾讯、华为、百度均已开发出AI制药平台;阿里云则是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合作开发AI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头部企业在AI制药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药研发环节,其在AI制药领域所必需的数据库、云计算等AI技术领域较AI制药初创企业和大型药企而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预计未来互联网巨头在AI制药领域的活跃度和渗透率将更高,它们将利用自身在算法和算力上的优势持续推动该领域发展。
我国AI制药潜在空间逐步打开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和制药领域的创新发展,为AI制药行业兴起奠定基础
相较于世界范围,我国在AI制药领域的起步较晚,本土企业对于该领域的涉足也相对较为谨慎。但近几年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快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资本市场对于AI制药的信心逐渐增强,行业内涌现大批AI制药初创企业,同时不断有大型药企和互联网巨头加入AI制药队伍,我国AI制药的潜在市场正被逐渐打开。据头豹研究院统计,2019年,AI制药潜在市场空间达1633亿元(以销售额计),较2018年提高6.5%;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空间有所回落,下降至1448亿元。
AI制药的市场增速和空间与创新药市场占比、AI技术迭代升级都息息相关。头豹研究院预计,根据目前我国医药市场情况,以及AI制药各市场主体的在研项目情况,未来创新药市场占整体医药市场的比例或将达到15%;预计我国AI制药在2021—2026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6.1%,2026年的潜在市场空间将达到3643亿元。
商业模式日趋丰富
业内领先的AI制药初创企业将纵向拓展并形成更完整的AI制药业务链,完善AI制药流程,从单环节或多环节向端对端的“一站式新药研发”转变;同时横向形成多元化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
当前我国的AI制药初创企业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药物研发领域,尤其是靶点确认、化合物筛选、分子生成、ADMET性质预测等关键环节,小部分本土企业提供临床试验设计服务。
由于近年来不断有初创企业入局,AI制药领域竞争激烈。大型药企和互联网头部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更注重AI制药初创企业的AI技术服务能力和自研管线的丰富程度。在此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新药研发解决方案的企业更容易脱颖而出。
同时,市场中大部分AI制药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介于AI Biotech和AI CRO间,即拥有自研管线且提供CRO服务的“复合型”商业模式。同时也有像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这样的业内领先企业,凭借自身优势进行进一步的横向多元化商业模式扩张。如晶泰科技除自身的AI CRO业务外,其投资孵化的初创企业剂泰医药拥有基于晶泰科技的高通量AI制剂平台搭建的制剂新药管线。
AI制药初创企业拓展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有利于维持企业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同时拓展获客渠道,丰富数据信息来源,并进一步优化AI制药平台及服务,扩大自身优势,形成独有的AI制药生态。 (头豹研究院供稿)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王晓群/吴倩/张旭团队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为人类痛痒感觉研究建立新平台 (2024-11-23)
- Cell子刊:复旦大学迟喻丹团队等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2024-11-23)
- 《自然·神经科学》:贝勒医学院团队发现tau蛋白磷酸化和聚集的新机制! (2024-11-23)
- 诺华7.45亿美元合作开发SSTR2靶向核药 (2024-11-23)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沈阳医保来岁将新增148个(组)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推销 (2024-11-22)
- 你喝对果汁了吗?Food Sci. Hum. Wellness揭秘不同加工程度的果汁对健康的影响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