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精神病学》:老年痴呆症验血 男女有别! |
美丽自古有死,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人生历程。
美丽自古有死,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人生历程。
面对衰老,我们都希望优雅从容地老去。然而,有一种疾病给本已缺乏吸引力的衰老蒙上了阴影,它是阿尔茨海默氏病(AD)痴呆的最重要类型。
有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大脑和脑脊液中的AD病理生物标志物水平更高,与认知能力下降和神经退行性变更相关。血液中的AD生物标志物之间是否存在这样的相关性还是未知数。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科学系Sarah J. Banks领导的团队在《分子精神病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1]。
班克斯团队发现,尽管男性和女性的血浆p-tau181水平相似,但与男性相比,女性血浆p-tau181水平较高与大脑葡萄糖代谢较低、内嗅皮层中更多的大脑淀粉样蛋白(A)和tau沉积、脑脊液(CSF) P-tau 181较高以及认知能力下降较快有关。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性别可能影响血浆p-tau181浓度的临床解释。如果这一结果可以在更大的人群样本中重复,这一发现将对血浆p-tau181作为AD的生物标志物和筛选工具产生重要影响,并将用于治疗性临床试验。
报纸首页截图
1906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病理学家阿洛伊斯阿尔兹海默(Alois Alzheimer)首次发现了AD,这是一种起病缓慢,随时间推移而恶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医疗和健康挑战,仅在美国就有超过九分之一的65岁以上的成年人受到影响[2]。
目前AD的病因还不清楚,几种不同的假说试图解释AD的病因。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病因学解释是1991年提出的A假说,认为A在脑内的沉积可能是AD的根本原因[3]。另外,Tau蛋白假说认为Tau蛋白的异常是AD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4]。
虽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脑脊液检测大大提高了AD和预后的准确性[5-7],但这些方法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创,很难在临床上大范围应用。因此,AD患者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是潜在的替代品[8]。
最近的研究表明,血浆p-tau181可以识别AD患者,区分A阳性个体和A阴性个体,其准确性与AD的既定生物标志物预测方法相当[9]。此外,[18F] Flortaucipir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TP-PET)显示,基线时较高的血浆p-tau181与较高的皮质tau水平相关[10]。
来源[11]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AD梯度谱的CSF和脑tau水平更高[12]。一项尸检研究发现,tau病理学每增加1个单位,女性临床AD的概率增加13倍,而男性仅增加1.4倍[13]。
另一项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在CSF tau水平较高的个体中,女性海马萎缩更明显,执行功能下降更快[14]。结合以前的证据,tau蛋白的沉积与AD的临床表现有很强的相关性[15]。女性tau病变数量的增加和对tau病变易感性的增加可能导致认知能力的急剧下降[16]。
然而,尚不清楚血浆p-tau181是否存在类似的性别差异及其与认知下降、AD风险和AD的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鉴于此,Banks团队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认知和临床梯度谱个体血浆p-tau181的横断面和纵向水平是否因性别而异;性别是否改变血浆p-tau181和脑脊液p-tau181、A沉积、糖代谢和脑中tau沉积;性别是否改变基线血浆p-tau181对认知下降和进展为AD痴呆的影响。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班克斯团队使用了AD神经影像倡议(ADNI)数据库。该分析中使用的数据是2021年6月从ida.loni.usc.edu LONI神经影像实验室的数据库中获得的。
本研究共纳入1060名参与者,包括494名女性(46.7%)和566名男性(53.4%)。在所有参与者中,359人(33.9%)认知正常,516人(48.7%)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185人(17.5%)被诊断为痴呆,560人(52.8%)为A阳性。
这个样本以白人为主(92.6%),平均年龄73.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6.2年。与男性相比,样本中的女性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
育年限更少,CSF p-tau181和脑葡萄糖代谢水平更高,更可能认知正常,不太可能患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表 1)。为了解释诊断状态的性别差异,研究者在后续分析中额外调整了诊断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队列和任何分层组中,未观察到男性和女性的基线血浆p-tau18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整个队列和分层组中,血浆p-tau181随时间的变化率没有性别差异。也就是说,两性之间的血浆p-tau181浓度相似。
那在罹患AD过程中,两性究竟存在什么差别呢?
Banks团队发现,虽然两性之间的血浆p-tau181浓度相似,但女性的表型生物标志物谱表现得更糟糕。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表型生物标志物谱与血浆p-tau181浓度升高有关。具体而言,与男性相比,女性血浆p-tau181水平高与更多的皮质A 沉积、CSF中更高浓度的p-tau181、更多的内嗅皮层tau沉积和更低的脑葡萄糖代谢相关。
此外,与男性相比,女性的认知能力下降更快,转化为痴呆的风险更大,这与较高的基线血浆p-tau181水平相关。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性别差异表现在A 阳性参与者和轻度认知障碍个体中,而非痴呆症患者中。
Banks团队还发现,与A 阳性男性相比,A 阳性女性与较高的基线血浆p-tau181相关的痴呆发病率更高。
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例如,有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在大脑和CSF中tau负荷升高的情况下,女性表现出更快的认知衰退轨迹和更高的临床AD确诊率[13,14];还有研究表明,尽管女性在早期病理性AD阶段表现出更大的认知复原力,但在更晚期的病理阶段,她们在临床上的衰退速度更快[17]。
因此,本研究中A 阳性和轻度认知障碍组中的一些女性,很可能突破了其AD轨迹上的关键点,临床症状开始加速。
总的来说,Banks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可能会影响血浆p-tau181浓度的临床解释。虽然男性和女性的血浆p-tau181水平相似,但与男性相比,女性血浆p-tau181水平高与脑葡萄糖代谢较低,A 和内嗅皮质tau沉积较多,CSF p-tau181较高,认知能力下降更快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样本主要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参与者,这限制了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之前有研究表明,临床AD轨迹的性别差异,在种族和种族群体之间存在差异[18],未来应该研究性别是否会影响不同人群样本中血浆p-tau181浓度的临床解释。
此外,本研究对内嗅皮层tau沉积是通过PET扫描获得的,但是是在测量血浆p-tau181几年后获得的。尽管研究者针对此时间滞后问题调整了模型,但无法就血浆p-tau181水平与皮质tau沉积之间关系的时间性得出结论。
如果这个研究的结论被进一步证实,那么在未来,也许可以通过检测血浆p-tau181中潜在的性别差异,就可以制定出性别特异性,还可以将其用作临床试验中的工具,以及作为预防AD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1]Tsiknia AA, Edland SD, Sundermann EE,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plasma p-tau181 associations with Alzheimer s disease biomarkers, cognitive decline, and clinical progress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2 Jun 29]. Mol Psychiatry. 2022;10.1038/s41380-022-01675-8. doi:10.1038/s41380-022-01675-8
[2]alzheimers-facts-and-figures.pdf. 2021. https://www.alz.org/media/documents/alzheimers-facts-and-figures.pdf
[3]Hardy J, Allsop D. Amyloid deposition as the central event in the aetiology of Alzheimer s disease. Trends Pharmacol Sci. 1991;12(10):383-388. doi:10.1016/0165-6147(91)90609-v
[4]Mudher A, Lovestone S. Alzheimer s disease-do tauists and baptists finally shake hands?. Trends Neurosci. 2002;25(1):22-26. doi:10.1016/s0166-2236(00)02031-2
[5]Skillb ck T, Farahmand BY, Ros n C, et al. Cerebrospinal fluid tau and amyloid- 1-42 in patients with dementia. Brain. 2015;138(Pt 9):2716-2731. doi:10.1093/brain/awv181
[6]Hansson O, Zetterberg H, Buchhave P, Londos E, Blennow K, Minthon L. Association between CSF biomarkers and incipient Alzheimer s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follow-up stud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Neurol. 2006 Apr;5(4):293]. Lancet Neurol. 2006;5(3):228-234. doi:10.1016/S1474-4422(06)70355-6
[7]Hanseeuw BJ, Betensky RA, Jacobs HIL, et al. Association of Amyloid and Tau With Cognition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 Disease: A Longitudinal Stud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eurol. 2019 Aug 1;76(8):986]. JAMA Neurol. 2019;76(8):915-924. doi:10.1001/jamaneurol.2019.1424
[8]Molinuevo JL, Ayton S, Batrla R, et al. Current state of Alzheimer s fluid biomarkers. Acta Neuropathol. 2018;136(6):821-853. doi:10.1007/s00401-018-1932-x
[9]Karikari TK, Benedet AL, Ashton NJ,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prediction of clinical progression of plasma phospho-tau181 in the Alzheimer 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Mol Psychiatry. 2021;26(2):429-442. doi:10.1038/s41380-020-00923-z
[10]Moscoso A, Grothe MJ, Ashton NJ, et al. Time course of phosphorylated-tau181 in blood across the Alzheimer s disease spectrum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Brain. 2021 Jul 28;144(6):e57]. Brain. 2021;144(1):325-339. doi:10.1093/brain/awaa399
[11]Takeda S. Tau Propagation as a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arget for Dementia: Potentials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 Front Neurosci. 2019;13:1274. Published 2019 Dec 13. doi:10.3389/fnins.2019.01274
[12]Shokouhi S, Taylor WD, Albert K, Kang H, Newhouse PA; Alzheimer 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In vivo network models identify sex differences in the spread of tau pathology across the brain. Alzheimers Dement (Amst). 2020;12(1):e12016. Published 2020 Apr 9. doi:10.1002/dad2.12016
[13]Barnes LL, Wilson RS, Bienias JL, Schneider JA, Evans DA, Bennett DA. Sex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lzheimer disease pathology. Arch Gen Psychiatry. 2005;62(6):685-691. doi:10.1001/archpsyc.62.6.685
[14]Koran MEI, Wagener M, Hohman TJ; Alzheimer s Neuroimaging Initiative. Sex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 biomarkers and cognitive decline. Brain Imaging Behav. 2017;11(1):205-213. doi:10.1007/s11682-016-9523-8
[15]Ossenkoppele R, Schonhaut DR, Sch ll M, et al. Tau PET patterns mirror clinical and neuroanatomical variability in Alzheimer s disease. Brain. 2016;139(Pt 5):1551-1567. doi:10.1093/brain/aww027
[16]Buckley RF, Scott MR, Jacobs HIL, et al. Sex Mediat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gional Tau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cline. Ann Neurol. 2020;88(5):921-932. doi:10.1002/ana.25878
[17]Sundermann EE, Biegon A, Rubin LH, et al. Better verbal memory in women than men in MCI despite similar levels of hippocampal atrophy. Neurology. 2016;86(15):1368-1376.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2570
[18]Avila JF, Vonk JMJ, Verney SP, et al. Sex/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trajectories vary as a function of race/ethnicity. Alzheimers Dement. 2019;15(12):1516-1523. doi:10.1016/j.jalz.2019.04.0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王晓群/吴倩/张旭团队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为人类痛痒感觉研究建立新平台 (2024-11-23)
- Cell子刊:复旦大学迟喻丹团队等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2024-11-23)
- 《自然·神经科学》:贝勒医学院团队发现tau蛋白磷酸化和聚集的新机制! (2024-11-23)
- 诺华7.45亿美元合作开发SSTR2靶向核药 (2024-11-23)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沈阳医保来岁将新增148个(组)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推销 (2024-11-22)
- 你喝对果汁了吗?Food Sci. Hum. Wellness揭秘不同加工程度的果汁对健康的影响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