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多地医保账户改革“倒计时”!北京9月1日执行!

多地医保账户改革“倒计时”!北京9月1日执行!

个人医保账户改革进一步提速,医药行业院外市场面临重大变革。

日前,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调整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从今年9月1日起,在职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纳入个人账户,纳入标准为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纳入统筹基金。

从医药行业人士的角度来看,医保账户单位的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纳入统筹基金,这可能意味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将大幅减少,“消费者个人账户可以自行购药的成本降低?“市场对此一直深感担忧。

事实上,自去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省市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制度的探索正在陆续进行,医药行业一直在密切关注“个人账户改革”的政策动向。

据不完全统计,除北京外,河北、安徽、天津、四川等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门诊互助保障机制的相关政策,并明确了完善个人账户计发办法的实施时间。

医保改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一场席卷整个医药行业的浪潮已经加速。

“3年过渡期”多省市已明确落地时间

职工医疗保险自1998年建立以来,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保障模式。一般来说,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个人账户保障门诊小病和药费。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6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余1.1万亿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提高,占医保基金近1/3的个人账户的局限性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保障功能不足、共济不足、减负不力。

103010改革的核心是由原来的门诊医疗费用个人积累保障模式向互助基金保障模式转变。要明确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互助保障机制,完善个人账户计发办法,要求省级人民政府出台实施方案,设定3年左右过渡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门诊互助改革的内容概括为通过“一升一降”实现功能转变,即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记账方式,减少个人账户的划拨,同步完善职工医保门诊互助保障机制,提高职工医保门诊互助保障水平。

对于完善个人账户计发办法的实施时间,很多省市都明确表示:

河北、安徽、天津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川从2022年2月1日起执行;

贵州、北京从2022年9月1日起执行;

江苏、甘肃、福建、广西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

山东规定,2022年底前统筹基金分配降至现行标准的50%,2024年1月起不再分配;

规定自2022年3月起,福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比例在现有基础上减半,2023年底前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

吉林要求,2022年底前,各统筹地区出台建立健全职工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实施细则,2023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建立健全职工医疗保险门诊互助保障机制

现在老百姓的医疗需求越来越高,医保费率封顶。通过有限的资金来面对日益增加的需求,当然是缺钱的。正因为如此,要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改革医保账户的合理安排和支付方式。建议制定渐进式改革方案。同时,建立门诊互助保障机制和提高慢性病费用分担水平,做好绩效评价,让参保职工看到实惠,从而支持改革。

个账大缩水

g>医保改革压缩零售市场

 

  《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疗总费用1499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医疗机构发生费用12936.45亿元,个人账户在药店支出费用2060.92亿元。据行业数据可知,2021年全国药店零售市场销售规模为4916亿元,医保在零售收入的占比为42%左右。

 

  随着医保个账改革落地,已悄然改变行业发展生态。

 

  “改革会影响个人账户的使用方式,改变个人购药行为,影响个人账户的支出结构,进而影响零售药店的销售量。”在业内看来,医保个账改革后,参保人员在药店购药的可支配资金减少,加上“惜金”心理,在购药行为上将更加谨慎,好处是减少个人医保卡的“滥用”和“乱花”行为,加之监管力度加大,零售药店内“滥刷”医保卡会得到有效遏制。

 

  一名连锁药店负责人分析道,医保个账改革对药店的冲击有三方面:一是个账积累规模缩小,可自我购药的资源减少,药店销售可能会相应缩水;二是个人账户支出范围限定,尤其是一些地区要求药店医保目录内药品价格要与集采价格一致,国家扩大了对用量大药品和高价值耗材的集采,定点药店医保目录内药品的销售额会受到影响;三是自我药疗者“逆流”到门诊购药,定点药店的客源减少。

 

  个账改革将会对药店营收造成10%左右的影响,净利润或将损失3%左右。“其实对于规模较大的连锁来说,所造成的的影响是能够承受的,但对资金实力不强、或经营模式单一的中小连锁影响很大,但这也有利于加速行业整合。”上述连锁药店负责人表示。

 

  “穷则思变”,行业升级转型是必然趋势。各界对医保个人账户转向门诊统筹的大趋势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对于零售终端而言,期待处方外流切实落地,围绕医院门诊,建立DTP药房以此承接处方药市场成为重要的应对策略之一。

 

  事实上,面对“双通道”带来的处方药市场机会,医药企业、传统零售连锁药店和“互联网+医药”企业正在快速加大DTP业务布局,其中不仅活跃着老百姓、益丰、大参林、一心堂、漱玉平民、健之佳等大型连锁企业,还有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国药一致、柳药集团、鹭燕医药等医药企业,以及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线上+线下”平台企业。

 

  中小型零售药店需发挥便利性优势,关键要“黏住”社区居民。医保改革后,在职人员可用个人账户为其父母支付医保自付部分的费用,可以拉动药店慢性病用药的销售。

 

  对于此类药店来说,便利性是优势,专业性是短板,社区化是趋势,面向社区的慢特病患者、高龄老龄群体等更细分市场,从开门迎客的“点对面”走向联接药企医院与患者顾客的“点对点”“面对点“。探索扩大个人账户在药店购买目录外慢特病药品,提升慢特病患者的保障度和获得感。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