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启动多细胞自噬的关键信号 |
![]() |
自噬是指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包裹部分细胞质并将其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和恢复的过程,对抵抗各种胁迫和维持细胞稳态非常重要。自噬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形成的关键步骤包括隔离膜(自噬的前体)的启动、成核、延伸和关闭。科学家对自噬分子机制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单细胞酵母自噬的研究。多细胞自噬的形成过程更加复杂,包括许多独特的步骤和多细胞生物特有的自噬蛋白的参与。
多细胞自噬和酵母自噬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自噬形成的位置。酵母自噬形成于液泡膜上,而多细胞自噬同时形成于内质网的多个位点。识别决定内质网上自噬形成的信号是自噬领域一个突出的科学问题。
10月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张虹课题组在《细胞》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表面钙瞬变触发FIP 200液液相分离指定自噬体起始位点》的研究论文。本研究发现,自噬诱导的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决定内质网自噬形成的关键信号。内质网表面钙瞬变导致参与自噬启动的FIP200复合物液液分离。然后形成的FIP200缩合物与内质网膜蛋白VAPs和ATLs结合并位于内质网中,成为自噬的起始位点。
研究表明,快速钙螯合剂BAPTA-AM可以抑制参与自噬启动的FIP200复合物在内质网上形成聚集体,但这一过程不能被慢速钙螯合剂EGTA-AM阻断。这表明,快速的局部钙离子变化,而不是稳定的钙离子浓度变化,可能参与了自噬的启动过程。研究人员构建了内质网跨膜结构域CYB5与快速钙探针GCaMP6f的融合蛋白,将GCaMP6f定位于内质网表面朝向细胞质一侧,以检测自噬诱导的内质网表面钙浓度的变化。使用多模式超分辨率活细胞成像(Multi-SIM)发现,在饥饿或Torin1处理等自噬诱导的条件下,内质网表面发生钙瞬变/钙振荡,这些钙信号可以被BAPTA-AM阻断,但不能被EGTA-AM阻断。
发现抑制内质网表面钙瞬变/钙振荡会阻碍自噬的形成。在钙通道释放抑制剂和钙通道蛋白敲除的细胞中,FIP200复合物在内质网上的聚集被显著抑制,这表明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对自噬的形成非常重要。在自噬诱导的条件下,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钙振荡被精细调控。在钙通道激活剂的处理下,内质网表面钙瞬变/钙振荡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以FIP200聚集体和WIPI2为标志的早期自噬结构数量显著增加,但自噬活性受到抑制,表明钙通道激活剂的处理抑制了功能性自噬结构的形成。电镜观察显示,这些自噬结构明显变小且无法闭合,提示内质网表面钙的持续增加影响了自噬延伸和闭合的过程。
张研究组利用已建立的线虫遗传筛选模型,确定了一系列多细胞生物特有的自噬基因,包括编码内质网跨膜蛋白的epg-4/EI24。在这项研究中,发现EI24敲除的细胞显示出与那些处理的细胞相似的现象
内质网表面钙瞬变/钙振荡如何决定参与自噬启动的FIP200复合体在内质网上组装?发现在自噬诱导条件下,内质网表面的钙瞬变/钙振荡触发了FIP200复合物的液液分离,形成高度动态且易融合的液滴状FIP200凝聚物。FIP200聚集体通过与内质网膜蛋白VAPs和ATLs结合而稳定定位于内质网上,并沿内质网移动与其他FIP200聚集体融合。达到一定大小后,FIP200聚集体停止融合,成为内质网上自噬的起始位点,募集下游自噬蛋白,开始自噬的形成。该研究揭示了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决定内质网自噬形成的关键信号,促进了科学家对多细胞自噬分子机制的认识,对探索自噬异常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是由国家和国家重点研究资助的。博士项目,并得到了生物物理研究所成像平台的支持。
内质网中的瞬时钙触发了FIP200复合体的液液分离,在内质网上形成了自噬起始位点的模式图。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研究提出准确识别基因组间直系同源共线性的新方法 (2025-05-02)
-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 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2025-05-01)
- 《癌细胞》:癌入骨,可控全身!新桥医院团队与新加坡学者合作揭示,骨转移灶可调控破骨细胞,削弱骨外的免疫治疗应答 (2025-05-01)
- 你能单腿站多久?这个简单的动作是衡量身体衰老的明确指标 (2025-05-01)
- 【早鸟票开启】2025(第八届)多组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6月27 (2025-04-30)
- 访微生物研究博士孟琳: 扎根黑土,解码微生物的“生存密码” (2025-04-30)
- 《自然》:吃饭的快乐随着肥胖而消失?科学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会抑制享乐性进食的神经通路,进而削弱高热量食物的奖励价值 (2025-04-30)
- Nature:联合使用LSD1 抑制剂和GSK3,抑制剂有望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 (2025-04-30)
- 早晨心脏病发作为何更致命?Nature:新研究揭示心脏病发作严重程度与昼夜节律之间的分子联系 (2025-04-30)
- 《自然》:破解肠癌年轻化之谜!UCSD团队发现,生命早期接触大肠杆菌素的致突变细菌可能导致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2025-04-3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