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乳腺癌:科学家开发了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 可能能够检测出早期乳腺癌的纳米级迹象 |
![]() |
NpBreastCancer:科学家开发了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可能能够检测出早期乳腺癌的纳米级迹象。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10-12 16:49
来自南加州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血液测试方法。这种被称为液体活检的新血液测试技术可能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在早期患有乳腺癌,以及这种癌症是否不可能复发。
最近,在国际期刊npj乳腺癌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多分析液体生物学帮助乳腺癌的诊断工作”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血液测试方法。这种新的血液测试技术,称为液体活检,可能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早期乳腺癌,以及这种癌症是否不可能复发。这种高分辨率综合液体活检技术是在临床医生的办公室使用从患者手臂提取的血液样本进行的。一旦样本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可以分析血液样本,以确定该个体是否患有癌症。
相关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未来通过简单地从患者身上抽血来检测他们体内的乳腺癌。本文的研究人员对这项研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目前,他们希望看到这项新技术能否在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并阐明这种方法对患者的益处。研究人员彼得库恩(Peter Kuhn)博士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可以通过简单的抽血来改变人群中早期乳腺癌的检测。但目前这只是一项研究的结果,后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临床益处。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每八名女性中就有一名在一生中患有这种疾病。自1976年美国癌症协会批准以来,乳腺X线检查和活检技术已成为临床医生用于检测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化方法。但是,乳房x光检查并不是100%准确的,它的检测会受到健康和致密组织的阻碍。根据乳腺癌监测联盟的数据,该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约为87%。对于一些妇女来说,乳房x光检查尚不可用,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没有诊所或医院的贫困和偏远社区的妇女,一些妇女不会进行这种常规检查。
科学家开发了新一代液体活检技术,可能能够检测出早期乳腺癌的纳米级迹象。
图片来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研究中心
然而,组织活检并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虽然可以揭示肿瘤的相关信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医生只能在很小的区域内对人进行采样,不一定能捕捉到整个范围的肿瘤。同时,组织活检是有创的,非常痛苦。因此,总体来说,乳腺X线检查技术和组织活检技术的不足,意味着有些患者可能要到肿瘤生长扩散后才能确诊,而CSI-癌液活检等新方法可能会为临床带来一套辅助工具。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库恩及其同事在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对100名早期和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这项工作在许多地方进行,包括南加州大学的诺里斯综合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测试了一个理论,即高分辨率液体活检技术可以诊断多种癌症生物标志物,包括所谓的癌小体,这是一种纳米大小的膜结构货物载体,可以丰富生物体的癌症生长环境。正如先前在研究中观察到的,这些癌小体可以由癌细胞分泌。
库恩研究员说,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高水平癌体直径约为5-10微米,约为一个细胞的大小;大约在一年半以前,我们首次在前列腺癌患者身上发现了这些大的囊泡状结构,发现它们与癌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这些癌体隐藏在大众的眼中。如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这可能意味着新一代高分辨率液体活检技术可能会转变为一种新的诊断工具,用于诊断早期乳腺癌和其他癌症。同时,这种新的检测技术还可以指导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保持无癌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人体血液中有癌症迹象,这种检测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希望。如果有癌症的迹象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延吉的研究人员可以很早发现并提高患者的治疗和生存率。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人员揭示了新的液体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地监测人体外周血液样本中的罕见循环事件,并对晚期乳腺癌、早期乳腺癌和正常供体样本进行分层管理。(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原始来源:
Setayesh,S.M .Hart,o .Naghdloo,a .等,《多分析液体活检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性检查》,《美国乳腺癌杂志》8,112
(2022). doi:10.1038/s41523-022-00480-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今年第5篇Cell、Nature、Science正刊!姜长涛团队最新Cell论文,利用AI工具,挖掘出超60万种胆汁酸代谢酶 (2025-08-09)
- iScience:惊!夜间喝咖啡竟会增加冲动行为,尤其是女性 (2025-08-08)
- 事关脑机接口家当立异倒退 七部分宣布重磅文件 (2025-08-08)
- PD-(L)1/VEGF之后,双抗BD的新王牌藏在哪? (2025-08-08)
- 辉瑞2025H1:ADC产品销售收入15亿美元,还有130亿美元BD弹药 (2025-08-08)
- Nature Methods:从“我猜”到“我证”的进化——当AI学会主动查资料,我们离“可信科研伙伴”更近一步 (2025-08-08)
- Science:解码“冬眠超能力”!下丘脑中的远古基因开关,或将改写人类代谢的未来 (2025-08-08)
- 专家报告派特灵新进展 2025妇产科医师大会聚焦中医药创新 (2025-08-07)
- Nature:免疫系统不认“脸”,只认“伤”?“细胞破损”才是拉响过敏警报的通用语言 (2025-08-07)
- 陆军军医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2025-08-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