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封面:陆宇轩博士发现明星药物雷帕霉素延缓衰老新靶点 |
![]() |
来源:老龄化2022-10-17 14336006
重要的是,在哺乳动物小鼠的肠吸收细胞中也观察到了雷帕霉素调节组蛋白表达的这种特定机制,其导致染色质结构的改变。
衰老是人体生理机能随年龄增长而退化的必然过程,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癌症、心脏病、老年痴呆症等。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到来,通过干预延缓衰老、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被认为是衰老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明星方向[1]。雷帕霉素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药物,自1999年以来已被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人类,并作为抗器官移植排斥和抗癌药物安全使用了20多年。
近十年来,发现雷帕霉素在几乎所有的动物模型中都表现出延缓衰老的作用[2],并发现其对老年系统有积极的影响[3]。今年8月底,在《自然衰老》上发表了短期喂食成虫果蝇和小鼠雷帕霉素可达到终身抗衰老的效果,被《自然》评为亮点文章[4,5]。因此,雷帕霉素成为最受欢迎的抗衰老药物[6]。
目前认为雷帕霉素可以通过调节mTOR信号通路来延缓衰老。然而,作为一种药物,雷帕霉素可能存在的副作用阻碍了其在延缓衰老方面的应用。因此,研究mTOR信号通路在衰老过程中的生物分子机制,优化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的抗衰老功效成为衰老研究的重点。
近日,德国马普衰老生物学研究所陆宇轩博士等人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eLife journal上发表封面文章:A到RC1-组蛋白轴调控时序组织和非规范诱导Autoph Agy改善衰老揭示了雷帕霉素和mTOR信号通路延缓衰老的全新器官和组织特异性机制。
利用经典生物模型果蝇,作者系统地筛选出了雷帕霉素对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意外地发现雷帕霉素可以特异性地增加果蝇肠道中组蛋白的表达。组蛋白作为染色质的基本结构蛋白,在保护DNA和控制基因表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没有关于雷帕霉素与生物体内组蛋白水平相关的报道。
雷帕霉素
通过进一步的体内遗传实验,作者发现雷帕霉素通过募集eIF3转录因子,绕过经典的mTOR eIF4E信号通路,特异性地增加肠道组蛋白的表达。令人惊讶的是,随着组蛋白含量的增加,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形状和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图1)。
图一。雷帕霉素处理改变了果蝇肠道营养吸收细胞核中染色质的形状和结构。
有趣的是,肠道营养吸收细胞对组蛋白表达的特异性调节会影响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从而激活肠道的细胞自噬系统,再现雷帕霉素对健康长寿的作用。包括降低肠道肿瘤的发病率,维持肠道健康,延长寿命。自噬是体内重要的清洁机制,适度提高其水平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7]。进一步的实验表明,组蛋白可以通过增加自噬相关蛋白Bchs的基因表达来激活自噬系统,从而延缓机体衰老。
图二。雷帕霉素处理改变了小鼠肠营养吸收细胞核中染色质的形状和结构。
重要的是,在哺乳动物小鼠的肠道吸收细胞中也观察到了雷帕霉素调节组蛋白表达的这种特殊机制,这种机制导致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图2)。这表明雷帕霉素可以调节组蛋白水平来延缓衰老,这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机制,也可能发生在人体内。
本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肠道吸收细胞,发挥其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也说明组蛋白除了学术界传统认为的结构和功能外,还可以作为TOR和自噬的关键连接点,在调节生物体的生理代谢和基因表达方面发挥作用。这一发现为新兴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关键的生物学基础,也为未来设计新的抗衰老靶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为EMBO和玛丽居里学者,陆宇轩博士长期在德国马普衰老生物学研究所衰老生物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琳达帕特里奇(Linda Partridge)从事衰老的分子机制和药物诱导长寿机制的研究,并开发了新一代的靶向抗衰老方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百亿美元重磅炸弹大变局:肿瘤、免疫、代谢三足鼎立 (2025-05-07)
- Cell:被毒蛇咬200次后,他血液中的超级抗体帮助研发出“万能抗蛇毒血清”,成功抵御19种剧毒蛇类 (2025-05-07)
- 山西新增“一氧化氮吸入医治”等5项医疗服务名目价钱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政策解读 (2025-05-07)
- 浙江省集采药品 “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方案 (2025-05-07)
- 贵州省医疗保险基金预支治理方法(试行) (2025-05-07)
- 上海六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急性硬膜下血肿内镜微创引流手术 (2025-05-06)
- Nature Cancer:厦门大学刘文/夏宁邵/罗文新团队发现新的癌症治疗免疫检查点——PILRα (2025-05-06)
- Nature:细胞的“压力山大”时刻——揭秘生命应对手忙脚乱的终极智慧 (2025-05-06)
- Nature Medicine:终结房颤“剪不断理还乱”? LVA消融,不是所有患者都受益的“万金油”!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