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新药!伊利诺伊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10-31 15336043
LebrikizumAb是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能高亲和力结合可溶性IL-13,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能阻断IL-13信号转导。
图片来源:图片网
2022年10月31日//BIOON/- Almirall是一家专注于皮肤健康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最近,该公司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经接受了用新型抗炎药物IL-13抑制剂lebrikizumab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上市授权申请(MAA)。Almirall预测,lebrikizumab有望于2023年上半年在欧洲获得批准,这有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欧盟影响高达4.4%的成年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患病率似乎有所上升。
Lebrikizumab MAA基于3项关键的3期临床研究。ADvocate 1研究和ADvocate2研究评估了lebrikizumab作为单一疗法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AD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12岁至18岁以下,体重至少40k g);ADhere研究评估了lebikizumb和局部皮质类固醇(TCS)的联合治疗。结果显示,在两个单药试验(倡导者1和2)的16周诱导期内接受lebrikizumab(每两周一次)并在第16周获得临床反应的患者在维持期内继续接受lebrikizumab一年,实现了持久的皮损清除和瘙痒缓解。结果还显示,在16周的诱导期接受lebrikizumab(每两周一次)后,维持期每四周一次的lebrikizumab方案与每两周一次的方案具有相似的疗效。
LebrikizumAb是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能高亲和力结合可溶性IL-13,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能阻断IL-13信号转导。
Almirall已被授权在欧洲开发和商业化lebrikizumab,用于治疗包括AD在内的皮肤病。礼来公司拥有在美国和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开发和商业化lebrikizumab的独家权利。此前,lebrikizumab已在美国获得快速通道资格(FTD),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AD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12岁至18岁以下,体重40公斤)。
特应性皮炎(AD)又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反应障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AD患者经常报告强烈和持续的瘙痒症状,这种症状非常不舒服,会影响睡眠、日常活动和社会关系。在AD患者中,IL-13蛋白(疾病的主要致病介质)过度表达,通过促进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炎症,导致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瘙痒、感染和皮肤区域硬化和增厚,从而驱动AD病理生理学的许多方面。
lebrikizumab的作用机制(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来源:mosmedpreparaty.ru)
今年6月,礼来公司公布了lebrikizumab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两项关键3期临床研究(倡导者1和倡导者2)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一年分析结果。该研究评估了lebrikizumab作为单一疗法治疗成人和青少年中度至重度AD(12岁至18岁以下,体重至少40公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疗效终点在第16周进行评估:研究者的总体评估(IGA)为皮损完全清除(IGA评分为0)或几乎完全清除(IGA评分为1)并较基线改善2分,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
公布的16周结果显示,两项研究都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次要终点,包括皮肤病变清除、瘙痒改善和改善。使用EASI评估,超过一半的患者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比基线(EASI-75)改善了75%。
此次发布的新数据显示,在两项研究中:在治疗16周后达到临床反应(EASI-75)的患者中,约80%的患者在每2周或每4周使用lebrikizumab治疗一年后仍保持皮损清除。此外,在一年期间,患者继续保持瘙痒缓解。
具体来说,在ADvocate 1研究中,79%每4周接受lebrikizumab治疗的患者和75%每2周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一年后维持EASI-75。在ADvocate 2研究中,85%每4周接受一次lebrikizumab的患者和79%每2周接受一次lebrikizumab的患者在治疗一年后维持EASI-75。在接受lebrikizumab治疗的患者中,不良事件的频率和总体安全性状态与试验的诱导期和之前的lebrikizumab AD研究一致。在该患者组中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原始来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王晓群/吴倩/张旭团队构建人类背根神经节类器官,为人类痛痒感觉研究建立新平台 (2024-11-23)
- Cell子刊:复旦大学迟喻丹团队等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2024-11-23)
- 《自然·神经科学》:贝勒医学院团队发现tau蛋白磷酸化和聚集的新机制! (2024-11-23)
- 诺华7.45亿美元合作开发SSTR2靶向核药 (2024-11-23)
- 吃得咸易痴呆?Genes Nutr研究从因果层面证实了高盐摄入对总体痴呆风险的作用 (2024-11-22)
- 大蒜——对抗酒精性肝病(ALD)的良药!Genes Nutr:大蒜素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和TLR4的表达,并提升酒精脱氢酶水平 (2024-11-22)
- Nature Genetics :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带来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2024-11-22)
- 进步下层安康科普才能,让群众心暖、身健、有奔头 (2024-11-22)
- 沈阳医保来岁将新增148个(组)药品和10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推销 (2024-11-22)
- 你喝对果汁了吗?Food Sci. Hum. Wellness揭秘不同加工程度的果汁对健康的影响 (2024-11-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