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防癌运动无处不在!科学家发现,每天不到5分钟的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体力活动最高与癌症风险下降31%有关 |
![]() |
JAMA子刊:防癌运动无处不在!科学家发现,每天不到5分钟的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体力活动最高与癌症风险下降31%有关
来源:奇点糕 2023-08-14 15:57
研究者们在论文中“跨界”比较了一下,认为VILPA运动的获益可以与心肺功能显著改善相提并论,而达到每日4.5分钟的VILPA运动要求,肯定比有氧无氧运动苦练提升心肺功能容易吧?近期,悉尼大学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 Oncology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再度揭示了VILPA对健康的重要功效。
研究对可穿戴式设备收集的2.2万余人体力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每日3.4-3.6分钟的VILPA运动,就与参与者各类癌症发病风险下降17-18%有关(HR=0.82/0.83);如果VILPA运动时长达到4.5分钟的日均值,则与各类癌症发病风险下降20%,运动相关癌症发病风险下降31%(HR=0.69)有关[1]!
论文首页截图
说到怎么运动才有益健康,估计很多读者和奇点糕一样,第一反应都是各种科普宣教里的 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 ,但在生活快节奏的当下,想要达到这个运动标准还真不容易,零基础的人更不能直接以此为目标。
相比之下,VILPA式运动的门槛就明显低得多了,按照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的说法,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活动都符合VILPA的定义,快走赶个公交车、走一小段上坡路,乃至提着沉甸甸的购物袋回家,谁还没有点类似经历呢?
VILPA式运动不仅可行性好,在科研工作者的眼里还更 透明 :相比传统研究用调查问卷收集参与者运动情况,VILPA数据必须通过戴在手腕、大腿等部位的可穿戴式设备收集,这些设备可不会吹牛或谎报,且能收集到各种短暂且不刻意、符合VILPA标准的体力活动,准确的数据当然有利于科研分析[2]。
运动手环真是一大助力
本次研究的数据源仍是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共纳入22398名自我报告平时不运动(或每周散步 1次)的参与者,且参与者中位年龄为62岁,已非常接近癌症高发期,VILPA数据则通过佩戴可穿戴式设备1周来收集[3]。
事实上,仅有6.2%的参与者未被收集到VILPA运动数据,且绝大多数的VILPA运动都在1/2分钟以内,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能跨过门槛的;参与者的VILPA中位每日总时长为4.5分钟、最高总时长则为16分钟。
在UK Biobank研究中位时间6.7年的随访期内,参与者中共新发2356例癌症,研究者们结合癌症发病情况及VILPA运动数据,并参考年龄、个人史等因素进行调整,分析得到的结论大概就是:VILPA运动对防癌也是多多益善。
按VILPA运动每次至多持续1分钟计算,如果参与者VILPA运动总时长达到人群最低水平,即每日3.4-3.6分钟,就与各类癌症发病风险下降17%,运动相关癌症(共13种,含、、等)发病风险下降28%(HR=0.72)相关,但后者需要每日VILPA总时长达到3.7分钟。
如果VILPA运动总时长达到平均值即每日4.5分钟,则与各类癌症发病风险下降20%,运动相关癌症发病风险下降31%相关。把标准调整为VILPA运动每次至多持续2分钟,得到的结论也大体相似;排除健康状况不佳人群等条件的敏感性分析,仍不影响研究主要结论,但吸烟或会削弱VILPA运动的防癌效应。
VILPA运动与各类癌症发病风险关系的 剂量-反应 曲线
研究者们在论文中 跨界 比较了一下,认为VILPA运动的获益可以与心肺功能显著改善相提并论,而达到每日4.5分钟的VILPA运动要求,肯定比有氧无氧运动苦练提升心肺功能容易吧?当然还是那句话,VILPA运动的获益可能还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长期随访证实,但大家不妨现在就尝试起来~
参考文献:
[1]Stamatakis E, Ahmadi M N, Friedenreich C M, et al.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Incidence Among Nonexercising Adults: The UK Biobank Accelerometry Study[J]. JAMA Oncology, 2023.
[2]Stamatakis E, Huang B H, Maher C, et al. Untapping the health enhancing potential of 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 (VILPA): rationale, scoping review, and a 4-pillar research framework[J]. Sports Medicine, 2021, 51(1): 1-10.
[3]Ramakrishnan R, Doherty A, Smith-Byrne K, et al. Accelerometer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from the UK Biobank cohort study[J]. PLoS medicine, 2021, 18(1): e100348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何厚胜/秦骏团队揭示环状RN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2025-04-19)
- 我国学者发现,孕期喝茶或可改善孩子的大脑认知发育,而喝咖啡则没影响 (2025-04-19)
- 《科学》:找到女性专属镇痛秘方!科学家发现雌性小鼠大脑附近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控 (2025-04-19)
- 两篇《自然》:二甲双胍又现新技能!科学家揭秘最常见克隆性造血突变,让线粒体“暴走”驱动血癌发生,二甲双胍可有效针对 (2025-04-19)
- 贾伟平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社区同伴支持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干预24个月后的管理效果 (2025-04-19)
- Nature“风向标”综述!这些自身免疫疾病靶点,或将诞生下一个药王!改写百亿美元神话 (2025-04-18)
- 乔治·丘奇创立的猪器官移植公司,获FDA批准进行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试验 (2025-04-18)
- FEBS J:新研究发现ADAMTS5是驱动卵巢癌扩散的关键蛋白 (2025-04-18)
-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胞体大小 (2025-04-18)
- 《自然·代谢》:脂肪竟是焦虑推手!科学家发现,急性应激会促进脂肪组织分泌GDF15,激活大脑的焦虑受体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