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Nature子刊:为何有些病毒不易人传人?揭开人类体液中的先天防御机制

Nature子刊:为何有些病毒不易人传人?揭开人类体液中的先天防御机制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4-02 11:55

该研究表明,精液和唾沫中发现的细胞外囊泡(EV)表面的一种蛋白——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能阻断寨卡或登革热病毒等病毒的感染。

马尔堡-菲利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Phosphatidylserine-exposing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body fluids are an innate defence against apoptotic mimicry viral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精液和唾沫中发现的细胞外囊泡(EV)表面的一种蛋白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能阻断寨卡或登革热病毒等病毒的感染,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为何这些病毒直接人传人比例较低,以及为何这些病毒容易通过缺乏这种分子的体液(如血液)或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图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从五种不同的人体体液中分离了细胞外囊泡(EV),这些体液包括精液、唾沫、尿液、母乳和血液。

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的蛋白在精液的细胞外囊泡(EV)表面比在血液的细胞外囊泡(EV)表面更常见。在实验室实验中,他们发现细胞外囊泡(EV)表面的磷脂酰丝氨酸(PS)能阻断寨卡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因为这些细胞外囊泡(EV)会争夺相同的磷脂酰丝氨酸(PS)受体并干扰病毒附着和侵入。如果达到与体内相似的细胞外囊泡(EV)浓度,那么登革热、西尼罗河、基孔肯雅、埃博拉和性口腔炎病毒的感染都会受到抑制。然而,病毒(HIV)、病毒(HCV)、(SARS-CoV-2)和疱疹病毒(HSV)由于利用别的入侵受体,并未受到抑制。研究团队用酶把细胞外囊泡(EV)上的磷脂酰丝氨酸(PS)清除后,它们阻断感染的效力也随之消失。

图片

这些研究结果解释了为什么登革热、西尼罗河、基孔肯雅、埃博拉和疱疹性口腔炎病毒等主要通过缺乏表面具有磷脂酰丝氨酸(PS)的细胞外囊泡(EV)的血液传播或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而不是直接通过人际接触传播。此外,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