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国内妇科肿瘤领域首篇Cell论文:马丁/高庆蕾/方勇/梁晗团队发现卵巢癌免疫治疗全新靶点eTreg

国内妇科肿瘤领域首篇Cell论文:马丁/高庆蕾/方勇/梁晗团队发现卵巢癌免疫治疗全新靶点eTreg

国内妇科肿瘤领域首篇Cell论文:马丁/高庆蕾/方勇/梁晗团队发现卵巢癌免疫治疗全新靶点eTreg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7-07 13:57

PARP抑制剂全球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年,研究首次从临床角度解析了PARP抑制剂如何重塑卵巢癌微环境,发现了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eTreg,为未来卵巢癌的精准治疗和微环境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高庆蕾教授、方勇教授团队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梁晗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Neoadjuvant PARPi or Chemotherapy in Ovarian Cancer Informs Targeting Effector Treg Cells for Homologous-Recombination-Deficient Tumors的研究论文。

作为妇科肿瘤领域的首篇顶刊论文,该研究首次基于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多组学数据揭示了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和同源重组修复完整(HRP)的肿瘤微环境差异,阐明了PARP抑制剂(niraparib,尼拉帕利)及化疗如何重塑肿瘤微环境,并为HRD卵巢癌这样一类对PD1/PD-L1疗效欠佳的 冷肿瘤 提供了治疗新靶点和联合用药方案。

该研究发现,相较于HRP卵巢癌,HRD卵巢癌组织中干扰素(IFN)相关通路异常富集使免疫微环境更加活化,但受免疫抑制性效应调节性T细胞(eTreg)负性调控而形成 冷肿瘤 。当HRD卵巢癌接受尼拉帕利治疗或者化疗后eTreg比例显著降低,且这一变化与肿瘤负荷(CA125)下降密切相关。靶向清除eTreg能显著增敏尼拉帕利对小鼠HRD肿瘤的遏制。这些发现将为HRD肿瘤提供新的免疫治疗靶点,靶向HRD 冷肿瘤 实现由 冷 变 热 提供有效免疫治疗方案,也为增强PARP抑制剂疗效,改善HRD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图片

基因组的高度不稳定是卵巢癌尤其是最难治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分子特征,常伴有BRCA1/2突变,导致HRD,但同时也为基于合成致死原理的PARP抑制剂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团队开创性的发起了一项新辅助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口服单药治疗HRD晚期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NANT, NCT04507841),探讨尼拉帕利在新辅助阶段的疗效和安全性。该临床试验为全面深入解析HRD与HRP卵巢癌肿瘤微环境差异及PARP抑制剂治疗如何重塑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基于NANT临床试验得天独厚的优势,收集尼拉帕利单药治疗和含铂化疗前后配对的卵巢癌组织和血液标本,并通过临床HRD检测,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单细胞T淋巴细胞受体序列测序,组织和血样T细胞受体序列测序并结合荧光多色免疫组化和多色流式探究发现:

1)HRD阳性卵巢癌的免疫微环境相对更活化,特别是增殖型和IFN反应性CD4/8+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IFN反应性比例与eTreg比例正相关,其机制与肿瘤细胞中IFN-MHCⅡ通路相关;

3)HRD阳性肿瘤受eTreg负性调控,而尼拉帕利和铂类药物化疗都能显著逆转该负性调控,导致肿瘤整体负荷下降(CA125水平降低)。

图片

为探讨联合靶向eTreg能否增敏尼拉帕利治疗,团队构建了多种小鼠HRD肿瘤模型进行验证。CCR8是eTreg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

研究团队应用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人源化CCR8单克隆抗体(ZL-1218)靶向清除eTreg。在CCR8人源化小鼠原位荷载基因编辑小鼠的HRD卵巢癌ID8模型中,靶向eTreg联合尼拉帕利的抑瘤效应显著优于尼拉帕利单药治疗,且治疗效应与eTreg比例下调相关,这一结论在小鼠HRD模型中同样得到验证。同时,CD25单克隆抗体清除Treg也能增强尼拉帕利的抑瘤效应。因此,该研究证实了联合靶向eTreg治疗与尼拉帕利的联合抑瘤效应,为卵巢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免治疗方案。

图片

PARP抑制剂全球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年,研究首次从临床角度解析了PARP抑制剂如何重塑卵巢癌微环境,发现了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eTreg,为未来卵巢癌的精准治疗和微环境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交流学习博士/MD Anderson癌症中心博士研究生罗伊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助理研究员夏宇、副教授刘眈、武汉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李雄、同济医院博士研究生李华裔、博士后刘家豪、博士研究生周东晨以及普瑞基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宇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同济医院高庆蕾教授、MD Anderson癌症中心梁晗教授、同济医院方勇教授和马丁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同时,该成果还受到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同济医院兰培祥教授、同济医学院杨想平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彭方略博士和美国Broad研究所陈则宇博士等大力支持和帮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