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神经病学》:代糖或伤认知!8年随访发现,摄入较多代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提升32%、173%和62%相关

《神经病学》:代糖或伤认知!8年随访发现,摄入较多代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提升32%、173%和62%相关

《神经病学》:代糖或伤认知!8年随访发现,摄入较多代糖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提升32%、173%和62%相关

来源:奇点糕 2025-09-16 12:02

这项研究基于对大型人群队列长达8年的随访发现,长期较高的甜味剂摄入量与认知能力下降显著相关,尤其是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方面,并且这种影响在60岁以下人群中更为明显。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肥胖、代谢疾病和心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健康饮食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高糖、高脂饮食统统被打上了 建议减少摄入 的标签。为了减少糖的摄入,但不降低甜度、不影响人们感受 甜 的快乐,热量几乎为0的代糖被大量应用到饮品中。

但是,科学家们这几年来却不断发现,代糖似乎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替代品,首先,,其次,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显示,代糖与、风险增加有关,甚至还有可能。

最近,又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传来,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神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的前瞻性研究成果[1]。

他们通过长达8年的随访发现,摄入较多的代糖与更快的认知能力下降有关,相比摄入最低组,摄入最高组的记忆力下降速度高出32%,语言流畅性下降速度高出173%,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高出62%,相当于额外1.6年的认知。这一结果主要是由60岁以下人群主导的。

具体到不同的甜味剂种类,阿斯巴甜、糖精、醋磺内酯钾(安赛蜜)、赤藓糖醇、木糖醇和山梨醇都与认知能力的更快下降有关。

这项研究使用巴西成年人健康纵向队列,共纳入12772名参与者,入组时年龄均在35岁及以上,平均年龄为51.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年,54.8%为女性。研究人员选择了7种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糖精、醋磺内酯钾、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醇和塔格糖,参与者的甜味剂平均摄入量为92.1 90.1 mg/天,其中山梨糖醇是摄入最多的,赤藓糖醇是最低的。

研究人员根据摄入量将参与者均分为低中高三组,摄入量分别为0.02-37.2mg/天、37.3-102.3 mg/天和102.4-856.5 mg/天。

相比低摄入量组,高摄入量组的记忆力下降速度高出32%,中等摄入量和高摄入量组的语言流畅性下降速度分别高出110%和173%,中等摄入量和高摄入量组的整体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也分别高出35%和62%,由此计算出的两组的额外认知衰老分别为1.3年和1.6年。

从摄入频率上分析,与不摄入或偶尔摄入相比,每日摄入甜味剂也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的下降有关。

在具体的甜味剂种类中,阿斯巴甜、糖精、山梨醇、木糖醇、醋磺内酯钾和赤藓糖醇的高摄入量均与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的下降相关。其中,木糖醇和赤藓糖醇的影响尤为显著。相比之下,只有塔格糖未显示出与认知下降的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年龄是甜味剂摄入与认知下降之间关联的调节因素,因此,他们进行了年龄分层分析。在6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中,甜味剂摄入量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关联。

然而在60岁以下的参与者中,高摄入量组的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均更快。具体到甜味剂种类,高山梨醇摄入者的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下降更快,而高塔格糖摄入者的记忆力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速度较慢。

除年龄外,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调节因素,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高摄入量组的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更快,而糖尿病患者中,高摄入量组的记忆力和整体认知能力下降更快。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基于对大型人群队列长达8年的随访发现,长期较高的甜味剂摄入量与认知能力下降显著相关,尤其是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整体认知方面,并且这种影响在60岁以下人群中更为明显。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中年人在控糖时,也不应过多使用甜味剂作为替代,糖尿病患者更是如此。研究人员认为,未来需要更多机制研究来揭示甜味剂如何影响大脑功能,并且在代糖干预性研究中,应将认知指标纳入评估范围。

参考文献:

[1] Gon alves, N. G., et al. (2025). 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of Low- and No-Calorie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ognitive Decline. Neurology. 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2140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